第(1/3)页 上午九点多,骄阳高挂。 杨沛东来到了中四胡同,此时鸽子市上已经聚满了人群。 有交易信鸽的,有围着看热闹的,也有购买生活用品的,熙熙攘攘,俨然跟赶庙会大集差不多。 一些没上学的孩子们围着场地撒欢奔跑,嘴里整齐念着顺口溜: “王铁柱放了一个屁,崩到了莫斯科,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很不满意!找来科学家,研究分析!这个屁……” “去去去!都闪一边子去!碰坏了我的东西,找你们家长赔哈!” 有摊主见孩子们差点踩到自己的摊位,气的扬手驱赶。 杨沛东穿过最热闹的鸽子交易区,径直走去了售卖各类生活物资的区域。 他踅摸了会儿,在一个卖大豆、花生的摊位前停了下来。 “同志,您打算带点什么?这边还有磨好的玉米面、上白粉,全麦粉也有,价格保您合适。” 摊主见状,立刻开口介绍起来。 今年年初的购销政策,一二类农副产品在完成征购、派购和计划收购外,可以自由运销,这就导致集市上售卖粮食作物的摊位,不再那么遮遮掩掩,底气显得足了。 “带壳干花生怎么卖?” “有票一毛九,免票的话给你行情价,两毛五一斤,够意思吧?” “贵了。” “多新鲜,您不妨去打听打听,全四九城价格都差不多,要是我给您报两毛六,那是我不讲究,这两毛五的价儿,已经很实在了!” “要是买的多还能便宜吗?” “买的多是多少?” “五斤。” “嘿,五斤它也不多啊,不过既然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当然得给个面儿,五斤总共是一块两毛五,您干脆给一块两毛钱得了。” “成,有你这句话,以后买的多了还是来找你,但价格得给我再便宜点儿,上称吧。” “得嘞!” …… 杨沛东买好带壳干花生,又去买了些八角、桂皮、香叶这些佐料,最后一共花出去一块七毛钱。 今天主要是买回去摸索煮制流程的,相当于试验成本,没必要一下子花费太多。 他并没急着离开鸽子市,而是继续观察着那些卖小吃的摊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