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事后省己过,武艺看细节-《水浒诗剑行》


    第(3/3)页

    “好的少爷。”十来岁的年纪,身材发育还算可观,摇着步子婀娜身姿转身离去,眼神里还留着浅浅的幽怨。

    女人只会影响拔刀动作,一边练着师父做过的动作,一边思考今后战斗。

    其实在李应看来,普通打斗想要很快分出结果,很简单,看谁先打到对方吃痛处,接下来便是单方面殴打。当然,若是生死搏杀便是看谁抓住致命处,一击必杀。

    为什么几年功夫了的的汉子,遇到战场上厮杀的老兵不出几招就落败,便是如此,唯手熟尔。

    要是想无论何时都能取胜,那就得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其中的快不仅是跑得快,动作快,还有反应快。

    首先是跑得快,其实腿部力气大跑得自然也就快,前提是重量合适。

    因此手脚才绑着的钢环,皆是唯重材料制作,基本不轻易取下,本想做个铁杉铁裤,取拿不太方便也就作罢。

    要是能得到神行太保戴宗的绝学就好了,据说还得配合马甲使用,挺麻烦的。

    至于时迁的看家本领,偷鸡摸狗又太过猥琐。

    李应敲敲头,是否得手都是个问题,咋还嫌弃上了,反省反省。

    其次是动作快,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雷霆万钧。

    不论是古代拔刀速度还是现代美式居合,动作快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胜负。

    力气大的人动作确实也很快,试想,平时拿锤子的汉子,突然拿剑攻击,这速度和力道可想而知。

    但是速度快,攻击角度不对,空有一膀子力气无处使,一段乱砍伤害为零。

    所以招式也得勤练,还得找把趁手兵器,才不空负这一身气力,已有五千斤有余。

    最后便是反应快,这个最好的练习场地便是战场,这基本可以排除。

    大宋重文轻武,从武基本没有出路,先不说功劳被扣,等一步步升上去统帅一军,可能宋徽宗父子已在金国留学了。

    家里练反应力只能自制,脑中想起以前看过的少林寺三十六房中有几房便是这方面的专门训练,暗屋盯红烛练专注力,躲避暗器练反应力,噪音攻击练听力等等。

    这个倒是成本低,过几天和爹说说。

    等会儿去镇上里看看寻个重型兵器,也不用多好,就目前这环境也没厉害的神兵让挑。

    “对了师师,等会随我去镇上里看看吧。”李应朝里屋喊去,便停下手上动作,坐在石墩上。

    师师打开门,拽着丝巾,缓缓过来,递过丝巾,轻声轻语道,“好的少爷,奴婢自是去准备。”

    明目皓齿,樱桃细嘴,当真是个乖巧可人儿。

    “对了,记得多带点银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