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少凌卧底河东帮-《大唐赋之群英志》
            
            
            
                
    第(3/3)页
    “那后来呢?”
    “后来幸遇令父赏识,荐我到褚帅麾下做了一名校尉。此后历经大小数十场恶战,我不断改进刀法,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更贴近实战的刀法——五行霹雳刀。”
    “青出于蓝,厉害,”妙锦嫣然一笑,“你能教我?”
    元冲沾沾自喜道:“姑娘有求,我岂能不从。”
    褚庆在一边见了不免心生妒意,干咳了两声,道:“元帮主这幽云第一高手的名号并非虚传哪,就连骆姑娘也献殷勤了。”
    “哼,又是你。”妙锦白了褚庆一眼。
    拔都听了很是不服,对着元冲喝道:“末将不才,愿与帮主一试高下。”说毕他抽出了腰下那把鬼头大刀。
    元冲见了微微一怔,向拔都稍作颔首,从兵丁手里要过了那把五环刀。两人当下比试了起来,各自用力,打斗了十余个回合仍难分高下。
    妙锦厌恶褚庆,趁着四周喧闹人声鼎沸之际,和阿春带着刚刚捕捞上来的金鲤,悄悄离开了码头。
    杜少凌回到了库房,独自记了一会帐簿,又翻阅了一些旧簿。看着看着,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少凌感觉有些累了,连着打了几个呵欠。
    这时,一个小头目来报,说粟米已经全部装好了,叫他前去货场清点一下袋子的数目。
    杜少凌拎着帐簿、算盘到了货场,四下里看了看,只见米包码放的整整齐齐,七八个民工坐在墙角下歇息。他上前仔细清点过了米包,记在了帐簿上。
    杜少凌突然感到脚下一滑,低头看时却是一堆盐巴,怨道:“怎么搞的,洒了这么多盐?”
    一个叫阿柱的民工听了赶紧找来了把笤帚,一边清理着,一边唠叨:“唉,都怪这一回活儿太急,大伙一连忙了两宿,太累了。”
    杜少凌见他答非所问,道:“什么活儿这么急?”
    “你是新来的吧?”阿柱愣怔了下。
    “嗯;新来的帐簿主事,二豆。”
    阿柱说,这回呢又是个大买主,不仅量多要的也急,可把人累坏了。
    “那这些货呢?”杜少凌指了下米包。
    另一个年老的民工说,他们后日要去三河口军营运粮,不早点把这批货运走腾空,哪有地方放呢。
    “咱们还做军粮买卖?”杜少凌追问道。
    “不是军粮,”老年民工轻笑了下,“是赈粮。”
    “赈粮……”
    “老弟,别再多问了,”阿柱机警地看了下四周,复对着少凌,“若让帮主知道了,会受罚的。”
    杜少凌听后弯下腰来打开了米袋,掬了一把细看,米里混杂着许多盐粒,惊道:“怎么这么多盐……”
    阿柱哼了下,低声说:那还不是为了应对官府检查!
    “应付检查,”杜少凌缓了下神,“那,要是不小心将米、盐搞错了呢?”
    “这你就不懂了,”阿柱不以为然,“这装盐的袋子,除了多了两只三角图案,外表和装米的袋子几乎一样;另外为便于识别,扎口的绳子也作了区分,一个系黄绳、一个是黑绳。”
    “噢,原来如此,”少凌沉吟了片刻,“那要是遇到关卡呢?”
    那老年民工嘿嘿一笑,说这就不是他们搬运工的事了。
    见少凌仍有些困惑,阿柱解释道:“押运、交接货物,皆由焰鹰堂负责,他们有盖着官印的报关文书;再说了,即使遇到了什么难缠的官爷,多塞些银子也就摆平了。”
    杜少凌听了若有所思,借故要上厕所离开了货场。
    褚庆凝望了一阵繁忙的码头,忽的扭过头来,问元冲为何带妙锦到此?
    “公子误会了,是她自个儿来的,想钓几条金鲤给她娘煲汤喝。”元冲小心回道。
    褚庆“嗯”了声,又道:“你身为帮主,切莫因儿女情长而误了大事!”
    元冲听了一愣,道:“公子见外了,元某视她如小妹,可从未动过什么心思。”
    “那就好。”褚庆干笑了下,望了眼少凌的背影,“近来又新招了不少民工吧?”
    “公子这是……”
    “朝廷已命第五祺督办赈灾一事。我此次来,就是要提醒你,当心有探子混入了帮会。”
    “公子多虑了,这怎么会呢!”元冲冷笑了声。
    “帮主行事草率,可不是一次两次了,”褚庆目露寒光,“那丢失的官印可找到了?”
    “公子放心;”元冲面带得意之色,“已探得下落,今晚我便去取回。”
    褚庆听后稍稍心安了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