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直是见过独孤永业的阿娘的。 早年独孤永业孤苦伶仃,跟着他娘孤儿寡母的在邺城,为佃户种地谋生。 独孤氏含辛茹苦的带大独孤永业,后来才改嫁给了二夫。 独孤永业也因此能开始读书习字。 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年,二夫也病逝了,他们母子再次孤苦伶仃。 时逢宋直在私学授课,他很看好独孤永业的聪颖,那些年也算尽力照顾他继续求学。 后来独孤永业向皇宫连番递信,自称独孤氏,可凭恩荫入仕,独孤永业这才凭着恩荫以及自己良好表现的争取,成了地方吏卒。 几十年下来,才从地方吏卒,一步步成为一州的太守。 而宋直还是个郡级郡守。 往年的孤独永业因心怀感恩之心,几乎每年都要去拜访宋直。 直到去年,洛州失守,独孤永业挟城投诚周国,宋直只当从来没认识过这个人。 思绪回到眼前,宋直偶然瞧见了独孤氏。 独孤氏,他是认识的。 瞧见昔日独子尚年幼时承蒙庇佑的贵人,独孤氏对宋直十分热情,连番邀请宋直去府上做客。 然而宋直直言,此行过来有些仓促,只是过来看看洛州情况如何。 “瞧见洛州与往日归齐国之时,蒸蒸日上之景,已不能同日而语,宋某竟感到惭愧。” 扫视眼前,能代表一座州城是否富足的,要数粮肆的情况了。 而他一路走过来,每一处坊街都有一间挂牌写着“粮署”二字的铺肆。 且,小米五钱,精米十钱。 如此便宜的价格,竟也没多少人买,就足以洞悉洛州,温饱已不再是问题。 而他所在的马邑郡…… “哎……” 宋直叹息一声,礼貌的对独孤氏行告别礼,见他要走,独孤氏闻声阻拦道: “听闻齐国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不如带些资物回去?” 说话间,独孤氏掏出在宋直看来还算眼熟的照身牙牌,领着他前往就近的一处粮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