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瞬间,一股庞大的、令人窒息的压力向我涌来。 我“看到”了会议室里上司那张冰冷的脸,我“听”到了银行催款电话里那机械的语音,我“感受”到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恐惧。 那种感觉,就像是独自一人背负着一座大山,在泥潭中艰难前行,不敢停歇,也不敢倒下。 我心中一惊,连忙收回神念。 仅仅是短暂的接触,就让我自己的元神都产生了一丝压抑的、不快的涟漪。 这就是“扮演”的风险。 我不仅是在吸收信息,也是在承担对方的情绪。 我深深地“看”了一眼这对在现实中恩爱、在镜像中交战的夫妻,心中五味杂陈。 平日里那些礼貌的微笑和客套的问候之下,原来隐藏着如此沉重的、不为人知的疲惫。 我离开了他们家,继续我的“巡查”。 我来到了楼上那位独居的、总是很热心地帮大家收快递的退休老奶奶家。 现实中,她的家里总是收拾得一尘不染,充满了生活气息。 但在镜像世界里,她小小的房间,却被一种如同稀薄晨雾般的、淡灰色的“孤独能量”所笼罩。 老奶奶正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里吵闹的综艺节目。 然而,她的“情绪光晕”,却是一圈又一圈向外扩散的、带着思念意味的淡金色波纹。 在那波纹的尽头,我能模糊地“看”到几个年轻人的身影,那是她对远方子女的牵挂。 她用电视的喧嚣,来对抗房间的寂静。 她用对他人的热心,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我没有去“扮演”她,因为我怕自己会承受不住那份足以将人淹没的、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孤独。 我只是静静地漂浮在她的客厅里,像一个闯入了秘密花园的窃贼,窥探着一份不属于我的、沉重而又温暖的深情。 在这一刻,我对“慈祥”这个词,有了全新的、也更加心酸的理解。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几乎“拜访”了这栋楼里的每一个“新邻居”。 我看到了那个在父母面前乖巧懂事、在自己房间里却用摇滚乐和阴郁的黑色光晕来宣泄叛逆的高中生。 我看到了那个永远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的金融精英,在他的“情绪光晕”中,我感受到的不是自信,而是一种对“失败”的极度恐惧,他的光晕紧绷得像一根随时可能断裂的琴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