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土地增值的数学之美-《造个系统做金融》
第(3/3)页
陈帆没动,也没追问。他在后台下达指令:启动生物识别追踪,锁定该区域心率波动与眼球运动轨迹。同时,命令技术组将这段动作录制成独立视频片段,打上时间戳归档。
那人站起身,把纸张折好塞进衣兜,转身离开。背影穿过两排座椅之间,脚步稳定,未作停留。
掌声仍在继续,几名股东站起来鼓掌,有人举手示意想提问。陈帆微微颔首,示意稍等。他低头查看平板,系统刚完成一次内部校验——十年模型通过了压力测试,即使在最极端的政策延迟情境下,2013年后的增值斜率依然成立。
他抬起头,正准备回应台下问题,忽然注意到投影幕布边缘残留的一帧画面还未完全消失。那是刚才演示中的一张子图:五道口东侧待开发地块的地下管网布局。图中标注了一条新建排水管道走向,恰好绕开了某处地质薄弱带。
而这条线路,昨天才由市政设计院内部修订完毕,尚未对外公布。
他的手指在平板边缘轻轻划了一下。
系统日志显示,该数据是在十五分钟前导入的,来源标注为“匿名FTP上传”,传输间隔四十七分钟,共分三段接收,最后一段抵达时间正是演讲开始前三分钟。
和那个敲击桌面的节奏一致。
他不动声色地合上设备,目光再次投向出口方向。走廊灯光笔直延伸,尽头电梯门刚刚闭合。
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快步走来,在他耳边低语:“刚才那位离场的先生,登记名字是‘李维’,联系方式为空,参会凭证是临时授权码,由总部权限池直接释放。”
陈帆点了下头,转身面向仍等待回应的股东们。
“还有问题吗?”他问。
一位年长的投资人举起手:“模型再准,也得有人信才行。你说这里是未来的硅谷,可眼下连一家像样的科技公司都没有,靠什么支撑?”
陈帆看着他,语气平静:“2008年之前,没人相信深圳湾能养出腾讯;2010年前,没人觉得杭州西溪能跑出阿里。所有爆发都藏在积累里,而所有积累,都有数学规律。”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不是在赌政策,是在验证趋势。”
台下安静了几秒,随后有人点头,有人记录,争议声渐渐平息。
他没再说更多。系统已经将整场会议的数据流打包存档,包括那串敲击动作的视频、匿名上传的图纸、以及后台捕捉到的心率异常波动记录。这些不会立刻解开谜题,但会成为链条上的一环。
他站在原地,手中平板弹出一条提醒:十年预测模型已完成本地备份,加密副本已同步至香港合作实验室与新加坡数据中心。
就在这时,前台递来一份纸质签到表,说是那位提前离场的嘉宾留下的。
他接过翻开,最后一页空白处有一行铅笔写的数字:**7-3-9**
字迹工整,笔压均匀,像是随手记下的座位号,又像某种编码。
陈帆盯着那三个数字看了一瞬,抬眼望向会议室出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