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战友牺牲了,活下来的人为他们悲伤流泪,不是很正常吗?他为什么要忍耐? 直到,我听到不远处传来了赵旅长铿锵有力却包含悲恸的声音: “立正!” “嘭!”脚后跟相触的声音犹如惊雷。 不管是赵旅长身后整齐列队的官兵,还是在远方持枪警戒的官兵,亦或是在“白色军阵”边上守护的官兵,包括送我来这里的赵副官,齐齐立正。 “今,我赵登宇前来,送兄弟们最后一程,登宇无能,致我109旅五分之一弟兄死于此地,登宇不能给你们多的承诺,但登宇立誓于此地,不管此战是胜是负,也不管登宇此战是生是死,他日我登宇若亡,必来此地与弟兄们作伴,绝不使弟兄们孤单!”在所有人犹如青松立定之后,赵旅长向前跨得几步,身形笔直,声音震动四野。 “今天此来,登宇别无长物送弟兄们,就赋诗一首: 送弟兄!今别离! 保家国!命何惜! 踏黄泉!归无期! 斩倭寇!大刀起! 兄弟身死山河在! 奈何桥头立军旗!” 坦白说,赵旅长的文采比我所见过的许多大家要差不少,他们的锦绣文章花团锦簇令人心驰神往,但我却敢肯定,从未有过这样一首诗,直击我的心扉。 那写的是别离,是誓言,更是一种灿烂精神。 “敬礼!” “唰!”所有人,面对“白色军阵”抬起了右手。 这,应该就是他们的将军,他们的战友,用他们最隆重的方式,向他们告别吧! 只是,面对将军的告别,那些静静躺在那里的人们,不能还礼了。 整个画面凝固了差不多近三十秒,随着赵旅长转身,他身后的官兵队列转身。 直到此时,那名同样转身的年轻士兵,才忍不住泪洒当场。 或许,他不想让已经离去的战友看见他的悲伤,或许,他知道,此时一别,便是一生。其中的真正的缘由,或许只有他自己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