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万一如此,赵桓就要硬着头皮上位。 他从来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连一天监国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徽宗也是很少出城。 再想一想西北和北边的西夏、辽国、金国,甚至还有吐蕃,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如狼似虎地盯着大宋这块肥肉。 这一切,赵桓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幸好,珠珠挽救了这一切。 与珠珠所讲不同,宗舒介绍起来的时候,语气淡淡、不以为然,几句话就说完了整个过程。 赵桓觉得不过瘾,又问起了宗舒为何这么肯定通真宫会下沉。 刚才在宫门口,面对着普通百姓,宗舒都没有利用迷信,往自身身上加持光环。 现在对着太子,宗舒更要给他讲明白。 尊重客观,求真务实,这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宗舒详细地介绍了黄河,汛期,河流拐弯处的冲刷,地下暗河等等,赵桓听后仿佛很失望,总感到这样的解释不够刺激。 事实的真相,往往不刺激,甚至十分乏味。 宗舒不能为了刺激,而偏离初心,去糊弄太子。 这也难怪,以前的林灵素们,喜欢神神秘秘、装神弄鬼的,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不明所以,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看着赵桓意犹未尽的样子,宗舒忽然想到:为大宋注入科技因子,赵桓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当太子的老师! 我讲通真宫下沉的原因,听不进去?打板子! “太子殿下,有句话叫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是不是要履行诺言了?” 太子看着宗舒拿腔拿调地说话,奇怪地问:“我许过什么诺言了?” “殿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你不是说过吗,通真宫下沉地府,你就拜我为师!大家都可以作证。” 珠珠马上说道:“是啊,太子哥哥,你是说过的。” 缨络也马上证明。 赵桓无奈地看着大家,“我拜宗舒为师,只是玩笑而已。我要真的拜了,父皇还不得打死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