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群众开始叫喊着要试一试火柴,于是一个小太监开始给大家示范划火柴。 一划即着,梁师成做的火柴,质量还是不错的。 还是没有人买,林灵素这才发现,一盒火柴的定价是:一两银子。 “师父,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 林灵素感到,这可能就是火柴没人买的原因。 一两银子买一盒火柴,怎么想都不划算。 “一点也不高,因为这个价格,就是成本价!”宗舒笑道。 梁师成和手下的太监一点都不傻嘛,很会算帐。 一两银子,做成一盒火柴。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点? 宗舒解释说,从尿液中提取磷,需要的尿多,但提取出来的磷却少得可怜。 关键是提取过程特别繁琐,费了那么大的劲,才做出来那么一点。 就算是实现了量产,火柴的成本也降不了多少。 这个成本是多少,只有亲身制作才知道。 普通的消费者,哪里会知道成本? 所以,他们看一盒火柴一两银子,感觉就是在抢钱。 “不要以为做成了一件新东西,就能赚钱。赚不赚钱,一看东西好坏,二看成本控制。” 宗舒开始给林灵素上起了课,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的启蒙。 林灵素是院长,同时也是大宋酒业、大宋药业的负责人,既要懂产品研制,又要懂市场运营。 “火柴与暖阁、凉阁不同,火柴只是普通的消费品,既不是奢侈品,更不是必须品。一般的家庭,宁愿用打十次着一次的火镰,也不愿用这么贵的火柴。” 宗舒的解释,太子也听懂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多打几次火又如何呢? 火镰打火慢、效率低,但也有一个优点:廉价。 普通老百姓的时间根本就不值钱,他们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 火柴只不过是打火快一点,但也不止于卖一两银子。 因此,尽管小太监们很是努力,广告词也是尽量贴近百姓,并且把皇家的字眼也加入进来。 没用!老百姓看中的就是实惠! “那么,富贵人家是不是会买?”赵桓提出一个疑问。 “太子殿下,这个问题好!”宗舒肯定了一下太子:“学问,学问,就是在问中学、学中问。” 宗舒分析了富贵人家的特点,他们最少不会亲自来烧火、掌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