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旉向徽宗介绍了这种稻子的特点,生长期短,而且耐旱。 在密县获得了丰收,这种稻子在北方绝大多数地方都能种植。 按户部尚书侯元功的估计,北方其他地区,将旱地改为水、旱两用地,就算技术不如陈旉,亩产也不会比南方的亩产低。 “如此说来,长江以北到黄河流域,又将成为苏湖一样的稻米主产区?” 徽宗说话时,嘴唇也打起了哆嗦。 想一想,北方多大的地方,如果稻子、小麦轮作,天呐,大宋以后,根本不为粮食发愁了! 大宋的粮食充足了,连打仗也有了足够的底气。 不是说了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辽人、金人不时犯边,来大宋抢劫,抢的不就是粮食吗? 等大宋的粮食充足了,送他们一些,不就不用来抢了吗? 这岂不是,不用打仗了? 老祖宗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自己手里,解决了! 徽宗越想越是深远,越想越是幸福! 幸福是如何得来的? 徽宗抬眼就看到那幅玩世不恭、嬉皮笑脸的样子,正是宗舒。 他当时说要搞南稻北移,要在密县试验种植水稻。 大家以为是开玩笑的,没想到,真让他搞成了。 “宗舒,你这稻米,成本几何?” 蔡京想到了一个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这种稻子成本极高,在北方也没有什么推广价值。 不用宗舒回答,陈旉主动道:“这位大人,这稻子,成本和江南地区的相差无几。” 蔡京马上怀疑宗舒之所以不想让大家来密县看,是想自己多种一些,囤起来,等明年闹粮荒的时候高价售出。 不少大臣琢磨起来,蔡京说得完全有道理。 宗舒真的是会赚钱,现在已经是大宋首富了,他每做一样东西,都能赚翻。 他种出来稻米,自然就是为了赚钱。 稻米的成本和江南差不多,他没有了成本优势,那就只有囤积居奇了。 宗舒笑吟吟地听着大家议论,陈旉却是脸色涨红,为宗舒鸣不平: “这位大人,诸位大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被宗师招到这里,他就告诉过我,如果在密县种植水稻成功,他就马上推向整个黄河流域,造福于我大宋百姓。” “我宗师之境界,岂是你等所能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