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别说靠用功,现代科技早就离开普通人靠用功就能取得成功的阶段了; 更别说靠热血,这又不是热血番…… “其实不难。” 叶寒没有隐瞒,被问就公布了答案。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大脑再也回不到当初,无法快速高效的思考,就开始寻找某种替代方式。” 这并非不可能,比如计算机,就是人类制造的辅助思考与计算的工具。 不过计算机是有明显缺点的,其思维方式太过死板,没有出错或者联想的空间,难以进行预设程序之外的逻辑推演,还存在各种不可判定的难题…… 关键是,计算机只能进行辅助,想靠计算机创造性的解决科学问题,其中的创造性99.999%仍然依赖人的大脑。 所以对于叶寒来说是不够的。 “最终我选择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生物——黏菌!” 说到这里,普通人可能懵然不懂,许多科学家已经明白了。 黏菌,真的是一种很神奇,有趣到了极致的生物! 它有多神奇呢? 虽然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天生知道如何以最少的消耗建立能量网络。 月本人花了几十年时间建设的东京地铁,它仅需几个小时就给出了最优线路,甚至比现实的设计更加合理。 它能控制机器人,知道如何走迷宫,吃东西严格遵循最佳营养配比,如果给的食物配比不对,它会通过多种食物搭配,调制出最适合自己的口味。 就仿佛一种天生会编程的生物,基因里铭刻了蚁群、退火之类的诸多算法。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的记忆可以用一种很神奇的方式传承。 将一团大黏菌分成一个个小块,则每个小块都有大黏菌的记忆,哪里可以走,哪里不好走,清清楚楚; 将一个小块融入到一团大黏菌中,则小块的记忆也会被大黏菌继承和接受,同样掌握行走的技巧…… 而且以上所有不可思议都不是江湖传闻,是科学家反复验证,论文发到了Nature、Biophys AS上的。 当然了,黏菌虽然神奇,局限性其实很大,更类似于一种量子优化算法,只解决特定问题有专长,缺乏通用性。 所以叶寒想靠它辅助计算三体问题甚至四体问题,必然得从头建立一种实验方法,将黏菌的强项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这必然是一个艰苦而漫长且枯燥且煎熬的过程! 但叶寒没得选。 智商不足,超算没有权限,量子计算没有资格,黏菌就是他最经济、方便的选择了。 从验证最初的二体问题的解; 到通过气凝胶构建立体模型,通过同样需要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图灵斑图机制,建立反应扩散平衡,成功进入三体的领域,验证那十六种解集; 再到继续提升系统复杂度,尝试求解四体五体甚至更多体的特定周期解…… 叶寒用了整整十年! 虽然心魔幻境模糊了时间观世界观甚至逻辑性,但叶寒是这个世界的原点。 他严格遵循逻辑,这个世界就会遵循逻辑;他严格以待时间,这个世界的时间就不会轻易出幺蛾子,除非幕后导演横加干涉。 苏星眸当然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