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一 乱军(上)-《斗铠》
第(2/3)页
两边都是火爆脾气的军汉,说僵了就动手,鲜于霸领着亲兵们和怀朔的官兵扭打成一团。知府衙门和兵备道的官员忙着两边劝解,好不容易才把精疲力竭的两边分扯开,混战,鲜于霸也不知道被谁打破了脑袋,流了满脸的血。
到天亮时候,好不容易坐到一起的官员们总算做出了决定:立即派员前去问讯易小刀、关山河和白御边等东平三旅,要求他们就大公子赴宴失踪一事做出解释。
剩下的官员和军官留知府衙门里等候消息,人们神色阴沉,虽然没有任何征兆,但大家都预感到,有些很不寻常的事即将——或者说已经——生了。
午后,派出去的使者们回来了,他们带来了消息:三旅东平兵马确实出现了异动。他们已经连夜拔营,向北开拔了,兵马辎重蜿蜒于大道之上,足有十几里。使者并没能求见到三旅的长官,他们刚接近,就被大队的斥候拦截了。听完他们的来意,斥候们压根都懒得报告上头,直接就把他们给赶走了。
“他们向北走?”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等候的时间里,大家已经做了很多的猜想。大部分人都觉得,易小刀等人劫持了大公子,多半是兵变了。按照常理推测,兵变之后,叛军该是迅速南下投靠慕容家,没想到他们逆其道而行,反倒是北上了——莫非我们都冤枉了易小刀他们,他们其实并不是叛变?
“这帮东平佬,到底搞什么?”
官和武官们商议了好一阵,都是不得要领,茫然无策。
按照常理来说,无论东平兵马想干什么,这时候应做的事就是立即把他们给拦下来,盘问大公子和诸位旅帅的去向。但是,正如老话说的那样:该怎么做,大家都知道;能怎么做,只有天知道了。
座的官员有有武,官职务高的是上党郡知府,但他是官,没法节制军队;武官职务高的是旅帅鲜于霸,但是三个东平旅都叛变了,作为第四个东平旅帅,大伙没当场把他绑起来算他走运了。
鲜于霸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应该避嫌,他很识趣地躲角落里,抱着受伤的脑袋,阴沉着脸一声不吭。
剩下虎啸旅副帅、刀锋旅副帅等人也是无奈——倘若易小刀他们真的摆明旗号叛变了倒还好办,无非就是开打一条路了,但他们这样一声不吭地往北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他们委实没这个胆量主动出兵攻打——真要说起来,易小刀等人的位阶还他们之上,自己以下犯上,评起理来,谁是叛军还真说不好了。
何况,这事牵涉到拓跋襄大公子和高都将等人的性命安危,谁贸然动手,若是出什么乱子,害了大公子的性命,大伙有多少个脑袋够元帅砍的?
武官员们深通其利害,知道这事牵涉太大,不是自己扛得起的,都不敢乱开口——能决断的人不是没有,拓跋襄大公子、都将高仁义,甚至旅帅李虎、许若珩、先生,这些人,只要有一个这里,他们都有资格当机立断了。
可惜,他们全都落叛军手上了,于是,大伙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众人商议到了下午,后勉强商议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立即派人赶赴相州禀告行营,等候行营命令或者委派大员前来处置——虽然来回请示时间缓慢,但这是稳妥的办法了。
商议虽然关起门说的,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当晚,消息便风一般传遍了全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