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一 筹谋-《斗铠》
第(2/3)页
吕楼听得很是认真,他长吁一口气:“镇督高瞻远瞩,目光远大,远超吾等。末将谨遵受命,回去以后,这就开始准备着手开战了。”
“是。还有一件事,回东平以后,我打算把咱们的兵马进行一次扩充和整编。楼,半年来,你是家里掌舵的,该知道我们的毛病出哪里?”
吕楼精神一震,正如孟聚所说,这半年来他家留守主持,深感东平军制混乱,为此吃够了苦头。
隶属于孟聚麾下的武装力量,有来自边军的野战部队,有东陵卫自家的武装,也有地方官府统辖的乡兵守备。各部兵马编制混乱,人数不一,装备也甚是混乱,单是“旅“这个单位就花样多多:来自东陵卫的黑室旅是两营一旅的,而肖恒、李富仓那边的边军守备旅却是三营编一旅,而孟聚组建的快速反应旅却仅仅是一五十名铠斗士就编成一旅了——这种混乱的军制,给东平军事集团的后勤补给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压力。
“回去后,我将组建大都督府,大都督下分设军务参谋部。楼,你这个参谋部里挂职,好好想一下这事。今后咱们的镇、旅、营、队各级兵马,必须要统一,兵员和装备统一,旗帜统一,军服统一,军纪与律令亦要一致——如何,楼,你那是什么表情?”
吕楼苦着脸举手:“镇督,不是我吕楼要搁担子,但这种动脑筋的事,是书生们想的事,咱是个粗坯,连自家的名字都写不好,实做不来这种水磨活计啊。”
孟聚想想,哑然失笑。确实,吕楼虽然颇有心计,但这种涉及整体策划的案工作,并不适合他来做,但他说找几个书生来——也不行。
军制改革事关重大,不是随随便便就抓几个书生来就能动手开始的。此事涉及甚大,军事、人事、装备、民政等各方层面,主持此事的人必须通晓军务、后勤、民政等各个重大层面,与自己的军事理念吻合——孟聚开始头疼了,这样武双全近乎全能的人物,自己麾下可有吗?
这时,一个名字忽然跃入孟聚脑:“江海!”
几乎同时,吕楼出声道:“镇督,要办此件大事,末将给您推荐一个得力人选,就是现任的赤城都督江海。江都督深通韬略,武双全——呃,太深的东西末将也说不出来,反正,他跟末将这种大老粗不同,是那种有脑子的人。”
孟聚瞄了吕楼一眼,他说:“江海吗?”沉吟片刻,孟聚终于还是摇头:“这是大事,但不是急事。楼你一时上不了手的话,不妨先考虑一阵,暂时不急着定。”
吕楼也是机警,见到孟聚不答应,于是知道他不是很喜江海。他顺势换了个话题:“镇督,原局势震荡,我们北疆也时有听闻。镇督从那边回来,不知可有些什么见闻?”
想到那一路所见被烧成白地焦土的城镇与乡村,那些抛露露面上的白骨,一路见到那些骨瘦如柴的难民,孟聚叹了口气:“要说见闻,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这趟兵灾,是原的大劫,无论拓跋和慕容家谁胜谁负,这大魏朝都算是完了。”
孟聚盯着自己杯的茶盏,看着茶水的涟漪,他轻轻搁下了杯子。
“这趟南下,我洛京那边见了不少人——”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吕楼,那严肃的表情令吕楼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他直觉地知道,接下来的谈话会是很重要的。
“其有些人,是南边过来的。”
吕楼陡然倒吸一口冷气:“南边的——人?”
“对,他们对我朝的内战很关注。按照叶家家主的判断,今年以内,北疆边军必败无疑,但南朝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慕容家不会是他们的对手。如果南朝真的开始北伐。。。楼,朝廷看来是挺不了多久,我们要早作准备了。”
至于要做些什么准备,孟聚没提,吕楼却也没问——肯定不是跟南朝打仗的准备了。两人心里有个心照不宣的默契:这鲜卑人的朝廷,早已不值得再为他卖命了,是该为自己找后路了。
吕楼饶有兴趣地问:“镇督,南边的人找上您,他们说些什么?他们可许了您个几品的官呢?”
“楼,他们说了些什么,那倒是无所谓——老实说,他们说得很好听,但我不是很相信。关键是他们主动联络我,这才是重要的。”
吕楼想了一阵,还是摇头:“镇督高深莫测,末将惭愧,还请镇督指点。”
“他们找我,就说明他们容得下我。对于那些离得比较遥远、对枢威胁较小的边疆军镇,只要我们态恭顺,原政权就有可能留下我们这些边疆军镇作为阻挡草原魔族南下的屏障。所以,不管朝廷风雨如何,我们将来的出路都是没问题的——哪个做皇帝,他们都要咱们这些丘八北疆挡魔族的。说老实话,南朝封我个什么官,我倒不是很意。我们当武将的,靠得住的,还是手上的刀剑和身边的兵马!
我不乎谁得天下,谁得天下都比现这乱糟糟的样子好。我们北疆的根毕竟还原,现原大乱,我们都成没娘的孩子了,断了根的树,太难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是嘘叹。
聊了一阵,吕楼便告辞了,送走了他,孟聚回厅堂里呆坐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