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40 登台坐水阁-2-《帝国的黎明》


    第(2/3)页

    “护国府可从不行无名之赏,”谭兰溪摇头道,笑道,“上将军过谦了。”

    “哪里哪里,”赵行德含笑反问道:“不过,谭大人也觉得在西南海分封,似有不妥么?”

    “不敢班门弄斧,”谭兰溪半真不假地摇了摇头,有些油滑地苦笑一声道,“我们这行当干久了,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看关东一片大好局面,只等宋辽开战,两边杀个血流成河,病虎变成死老虎,猛虎成了伤虎,按着开国朝定下的百年国策太太事实的做事,那就万事大吉了。实在不想再横生枝节。这是实话,上将军万勿介意啊。”

    “谭大人言重了,大人即将北归复命,”赵行德将两人的茶杯都斟满,笑道,“才真是令人羡慕啊。”他饶有兴味地看着谭兰溪。夏国朝廷制度,一向讲究各负专责,宁可不用,也不可掣肘,像崔谦之出使辽国,李邕出使天竺,都只带佐吏而已。此次出使宋国却有一位副使,而李蕤又是个不熟悉庶务大学士,可见谭兰溪其实才是真正上面放心的人,而不仅仅是李蕤的副手而已。至于隐秘的身份,军情司和方面军司互不隶属,地位有些超然,像谭兰溪这种资深的老人,在关东关西都交游广阔,身后的背景更是莫测了。两人只是试探了一下,都不敢贸然地交浅言深。不过,都觉得还算不错。

    “多谢上将军。”谭兰溪微笑接过茶杯,“关东父老亦恭候上将军凯旋。”

    从水师告辞出来,谭兰溪轻轻吐了口气,原先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尽数散去。

    “关东有赵上将军在,天塌下来也有他顶着,总有个人出来收拾局面。”

    “还好不用收拾烂摊子。”他低声骂道道,“他娘的,那帮混蛋到底想干什么?”

    赵行德没有海外自立的意思,不少人该放心了。但另外一些人又该头疼了。

    夏国举兵东进以来,在关中和关东,军情司都打探到了一些异动,只是没有真凭实据,征兆也不明显。洛阳百姓推举赵行德为上柱国,亦让有心人对赵行德生出戒心,以他的声望、实力,可以做个东道主人,也可能是潜在的大患。所以,某些人就觉得,如果提前将赵行德放到南海去,金岛虽然辽阔,不过是个虎笼罢了。和关东相比,也是舍小而得大。不过,对夏国而言,将一个有能力收拾关东人心,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放逐,实在是太可惜了些。

    “这位谭大人,还真是不简单的人物。”赵行德目送谭兰溪的背影,自言自语道。

    无论是宋国的礼部,兵部,还是夏国的道路曹、还是军情司,这些地方听起来相当重要,但实际上,因为太过重要,而重要的事都是由大人物独断专行,部曹小吏反而没有事做。这些人可以为了做好一件出色的事,可以伏案熬上几个通宵,可他们关注的是“此事如何办得漂亮”的问题,而不是“为何要办?该不该办?”的问题。在文稿中推敲词句,谈吐文雅会写,出人意料地引起上官的注意和赞赏,这些才是部曹文吏应有的品质。比起通常所谓“建功立业”的壮举来,他们更相信成功之门在点滴细节中。而谭兰溪表面上是一个干练的文吏,不经意间漏出的态度,却恰恰与之相反。赵行德敏锐地感觉到了,某种程度上,他和自己站在同一边,只不过双反都十分谨慎,又拘于各自的身份,不便交浅言深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