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吕大防思想保守,最为尊崇祖宗之法,更别说大宋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他当朝宰相的权力来源,自然要极力维护士大夫的利益,而且帝王如果杀士大夫,恐怕会引起天下官员的恐慌。 “不能杀,贪腐万贯钱财,乃是大宋开国以来的第一大案,性质如此恶劣,难道也不能杀?”赵煦反问道。 如果是官员犯错或者是其他问题,赵煦或许并没有这么生气,然而足足涉及万贯的贪腐,要是放在前朝,夷灭三族也绰绰有余,然而他仅仅是下令诛杀首恶,就让引起了百官反对。 章惇附和道:“臣赞同吕相公之言,我朝对士大夫的处罚最重也不过是发配岭南,以微臣看,将这些罪官发配岭南即可!” 赵煦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一直拥护他的章惇竟然也反对杀此罪官。 章惇也是刑不上大夫的受益者,也曾经被流放岭南,最终才有机会重新起复,若是朝堂杀士大夫,那他恐怕等不到今天。 更何况从皇家银行查出来的罪官大部分则是新党人士,新党本就人才凋零,章惇自然极力维护。 苏颂也不由一叹道:“我朝还没有杀如此多士大夫的先例,还请官家收回成命。” 苏颂作为医党,虽然痛恨这些贪官,然而却也知道杀士大夫的先例不可开,朝堂之上三党鼎力,一旦将杀人的手段应用到党争,恐怕整个朝堂将会血流成河,造成的后果远比惩治一个贪腐更加严重。 一时之间,当朝三大宰相纷纷反对赵煦用重典整顿吏治。 赵煦冷哼道:“我朝朝纲不振,就是律法不严,对士大夫太过于优渥,犯错亦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才导致官员贪腐不断,既然不能杀一儆百,那诸位有何高见杜绝官员贪腐。” 吕大防拱手道:“以老臣看,官家任人唯贤,重用品德高洁之人,定然会国泰民安、吏治清明。” 范正反驳道:“这些贪官在未查出来之前,可都是两袖清风,大义凛然,有不少都是开封城的清流名士。” “那就加强监督,有即时候补在,相信定然让贪腐无所遁形。”章惇提议道。 即时候补是范正的邪方,在新党推行摊役入亩的时候,效果极佳,备受章惇推崇。 赵煦摇头道:“大宋的冗官本就十分严重,再派人手监督,恐怕让冗官更甚三分,此策不可取。” 随着高太后的去世,赵煦再无任何顾虑,再加上此次皇家银行暴露出官官相护的问题太过严重,想要用重典整治大宋吏治。 然而哪怕是惩罚情节极为恶劣的贪官污吏,依旧找到了满朝官员的极力反对,这更加激起了赵煦的逆反心理。 再加上如今的赵煦早已经不是并无实权的傀儡皇帝,而是成长为一代一代雄主,自然不会轻易改变志向,一时之间,朝堂之上陷入了僵局! 直到下朝之后,这场争议却始终没有结束,只是暂时搁置,君臣关系异常紧张。 “简直是无法无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回到皇宫之中,赵煦围绕御湖跑了数圈,依旧愤愤难平。 皇家银行乃是大宋最为敏感的神经,更别说牵涉万贯的贪腐大案,若不重罚,恐怕日后还会有人铤而走险。 “官家息怒,我朝素来优待士大夫,不杀士大夫更是传统,满朝官员自然不愿意官家破例,否则日后有可能轮到他们刀兵加身。”范正解释道。 “那也是不能仅仅流放岭南了事,这贪污万贯的大案若不能杀一儆百,日后恐怕屡禁不绝,不杀不足以警戒后来人。”赵煦凝重道,他精通帝王之术,自然知道这种大案唯有杀一儆百才有效果,若是不痛不痒的将犯错的官员发配岭南,恐怕如同纵容犯罪一般。 范正不由苦笑,什么加强监督,以大宋的朝堂风气,无非是多一个分钱罢了,除非是像这支开封犹太人特殊的存在,才有可能独善其身,其他官员恐怕只会同流合污。 然而大宋士大夫权力极大,根本不愿意出现皇帝杀士大夫的现象,否则将会人人自危,然而有皇家银行在,朝廷必须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严。 “不过此事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范正忽然眼神一闪,想到了一个良方。 赵煦心中一动问道:“范太丞可有良方?” 范正苦笑道:“微臣作为官员,自然也不希望有朝一日刀斧加身,然而微臣却知道贪腐问题严查只是其一,严惩也是必不可少,很显然流放岭南并不足以让官员敬畏。” 赵煦微微点头,这也是他想要将这些罪官明正典刑的原因,以现有的朝廷对官员的惩罚制度,根本没有效果。 范正继续道:“既然官员想要奉行不杀士大夫、刑不上大夫,又想要特权,那陛下都可以满足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