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泄洪梁山泊-《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2/3)页

    “我开封城附近足足有数十万禁军,这些禁军兵强马壮,而且纪律严明,乃是抗洪的最佳之选。”范正昂然道。

    宋朝采用的乃是强干弱枝的战略,除了防备辽夏的将士之外,禁军最多的地方就是开封周围,只需赵煦一声令下,将会有数十万禁军前往黄河大堤。。

    “可是禁军乃是行军打仗,保家卫国,又怎能去抗洪?”赵煦犹豫道。

    传统的禁军乃是大宋国之柱石,为了抵御外敌和平定叛乱,从来没有过用其抗洪的先例。

    范正劝说道:“禁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庇护一方百姓,而如今黄河大堤危急,两岸百姓处于危急之中,禁军抗洪又何尝不是在履行军人保家卫国、庇护百姓的天职。”

    赵煦顿时沉默,范正所言虽然无懈可击,但是作为帝王,如此贸然的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又岂能不让他犹豫。

    更别说赵煦可是很清楚,他们赵家是如何取得江山——陈桥兵变!

    当初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就是得到了调动禁军的兵符,最终在陈桥之处黄袍加身。

    而如今赵煦却面临和周恭帝柴宗训一样的抉择,是否动用禁军。

    范正微微一叹,他又岂能不知赵煦的担忧,然而水火无情,黄河的形势根本容不得犹豫。

    “官家的形势自然不同于当初恭帝,恭帝不过七岁,而官家已经成年,并且亲政数年,更是连续战胜辽夏,在军中威望颇高。”

    范正的一番话让赵煦不由面露傲然,他如今的成就足以超过历代帝王,足以和太祖太宗比肩。

    “更何况的是,禁军前往抗洪,自然不用携带武器,甚至连披甲都是累赘,只需一把铁锹即可,官家真的对这样的禁军忌惮么?”范正反问道。

    赵煦顿时呆在那里,对呀!这是要去抗洪,而不是去打仗,所有的禁军都是手无寸铁,又如何能够造反?

    赵煦苦笑,范正不愧是邪医的称号,每每献策都是邪方,却又让人不得不照方而行。

    当赵煦在垂拱殿下令,让开封周围二十万禁军卸甲,前往黄河大堤抗洪之时,整个朝廷几乎沸腾。

    “官家三思!禁军乃是国之柱石,又岂能轻易动用。”

    满朝百官纷纷哗然,纷纷上书劝阻。

    “此定然是范正之邪方,微臣恳请严惩范正!”不等其他官员行动,范纯礼早已经气急败坏上书。

    若是寻常范正乱出邪方也就罢了,而如今范正竟然出邪方乱动禁军,有了陈桥兵变的前车之鉴,一旦这些禁军出了乱子,而出邪方的范正将是罪魁祸首。

    赵煦傲然的环视四方朗声道:“诸位爱卿的担忧朕心中明白,然而如今黄河大堤危在旦夕,千万百姓置于洪水的威胁之下,能够保住黄河大堤的恐怕只有禁军。朕为大宋天子,又岂能坐视千万子民于洪水之中。如果连卸甲的将士都在防备,又如何放心大军横扫天下。”

    百官纷纷默然,如今的赵煦可以说极为自信,特别是全权授权章楶和曾布数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之后,原本对武将的堤防渐渐少了几分。

    再说,这一次诸军乃是为了抗洪救灾,而且全部卸甲,这让兵变的威胁性又少了几分。

    “官家圣明!我等钦佩!”

    百官纷纷俯首道。

    随着赵煦的圣旨下达,大批的禁军卸甲,立即奔赴黄河大堤。

    禁军皆是勇武之人,再加上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够对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多的力量,一旦出现险情,一声令下,立即有大量的将士支援,再加上当地的民壮。

    短时间内,就堵住了数处管涌的口子,顿时让岌岌可危的黄河大堤的险情得以缓解。

    然而让所有人心中沉重的是黄河水位依旧在缓慢上涨,如果再继续下去,黄河决堤是迟早的事情。

    ………………

    “快!立即转移百姓,抓紧修建土坝!。”

    郓城外,小吏宋江带领一众青壮,在官府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修建土坝,准备将泄洪的黄河水引入梁山泊。

    “宋押司!我等在这里修土坝,万一黄河突然决口,我等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一个青壮满脸担忧道。

    “所以尔等要抓紧修建土坝,此次朝廷直接出动禁军防守堤坝,给我等只有三天的时间,三天的时间如果修好土坝,尔等皆有赏,若是被洪水冲垮,你我皆难逃责罚!”宋江忧心忡忡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