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水线,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却承载着航母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稳定航行的重任,它是航母船体设计与建造的基石,是确保航母能够在各种恶劣海况下都保持平稳航行的关键所在。 他就没看过哪艘航母连水线都没有。 “因为它不下水,它只在太空中飞行。” 骆垚话声一出,会议室里面一片寂静。 贾总和姜副总等人面面相觑,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艘空天母舰竟然不在水中航行,而是在太空中飞行?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航母的传统认知。 “骆工,您是说这艘航母……能在太空中飞行?”贾总试图从骆垚的表情中寻找答案,但骆垚的脸上只有平静和坚定。 骆垚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艘空天母舰可以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贾总看了眼设计图上面的参数。 空载重量为48200吨,满载则高达253000吨。 怎么说呢? 这样的庞然大物,现有技术下,航母都没法造。 第一点,材料问题是一大瓶颈。 要支撑起如此巨大的重量,并且承受航行和战斗中的各种应力和冲击,需要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 然而,目前他们并没有找到能够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材料。 即使有了合适的材料,其加工和制造难度也是巨大的,需要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来确保制造精度和质量。 第二点,动力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此巨大的航母,需要一套强大的动力系统来驱动,一方面,动力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推力来推动航母前进,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航母在长时间航行和战斗中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目前核动力是一个大的研究方向,但现在还没人造25万吨级别的航母,所以也不知道现有的核动力能不能行。 另外,超大型航母的制造还需要考虑众多其他因素。 比如,这么大的航母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航行稳定性、抗风浪能力等问题,航母的武器装备系统需要保证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航母的航行和作战系统需要高度集成和智能化,才能提高航母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 种种苦难摆在面前,所以他们一直都没有建造过25万吨级别的航母。 更别说,骆垚这种让航母上天的了。 贾总知道郑阳之前造了一些小型的空天母舰,那东西好歹小巧啊。 但骆垚这设计,一看就不是郑阳那种小型的。 “骆工,25万吨级别的航母怎么上天?” “25万吨,在重力的影响下,要想上天,就需要……”贾总突然有点算不出来了。 最后还是骆垚无奈接道:“假设我们要将航母送入近地轨道,那么所需的最小速度大约为每秒7.9公里,这是第一宇宙速度。” “要达到这个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推进系统,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来克服航母的重力和其他阻力,根据初步估算,将一艘25万吨级别的航母送入近地轨道,至少需要数百万牛顿的推力。” “这数据远远超过了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任何推进系统的能力。”骆垚坦然地讲道。 其他人连连点头。 “对啊,需要数百万牛顿的推力,现有的技术,我们根本做不到!” 贾总下了结论,然后对上了骆垚的眼神。 不知道是不是贾总的错觉,那种眼神中包含了一种“朽木不可雕”的感觉。 “你有没有想过,根本不是从蓝星起飞,而是从月球起飞?”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面面相觑,这种大胆的设想超出了他们的思维范畴。 “月球?”贾总疑惑地问道,“你是说我们在月球上建造航母,然后从那里起飞?” 骆垚点了点头,解释道:“是的,月球的引力只有蓝星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在月球上发射航天器所需的推力会大大减少。而且,月球上没有大气层,这也消除了大气阻力这一因素。” “因此,在月球上建造并发射航母到太空,从技术上来说,要比从蓝星发射容易得多。” “正常人谁会从蓝星造空天航母?” 贾总脑海中想起了郑阳。 “骆工,你的这个想法确实很新颖,也很有挑战性。”贾总缓缓地说道,“但是,我们真的能够在月球上建造一艘航母吗?那里的环境如此恶劣,我们如何解决材料、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问题?” 骆垚微微一笑,回答道:“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并非无法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研发新型材料和建造技术来适应月球的极端环境。”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月球上的资源来解决能源问题。至于基础设施,我们可以逐步建立,从简单的居住设施到复杂的制造工厂,一步一步推进。” “月球基地都能造,更何况这个?” 骆垚的自信就是月球基地给的。 现在月球基地上已经有上百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了,成为了除蓝星外,人类的第二家园。 他都有这技术了还担心建不了空天航母? 这时,会议室里的一位资深工程师忍不住惊叹道:“这太神奇了!月球基地就已经让我们惊叹不已,现在竟然还要在月球上建造航母,这简直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姜副总也感慨道:“骆工,你的想象力和勇气真是让人佩服,月球环境那么恶劣,我们竟然能够在那里建造出如此先进的设施,现在又提出造空天航母的设想,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