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渡口。 白雾扩散濛濛,笼罩江面。 一艘数丈大小的帷帆船,破开了白雾,逐渐靠近了渡口。 而等这艘帆船靠近了渡口之后。 渡口周围的数十百姓们,见到船头站着的那位身材高挑的青年之后,纷纷激动不已,上前打招呼。 “二郎公子。” “您又来摆渡了。” 姜太一也看到了这位被蜀地百姓建造生祠的青年。 这一眼看去,内心便是微微一动。 “有灵根?!” 这位被当地百姓供奉庙宇的青年,居然是一位身具灵根的人,这么多年了,他在这方天地之间,见到的拥有灵根的人少之又少。 陈胜算是一个。 但也只是普通的灵根。 而眼前这位从帆船上跳下来的青年,身上的灵根,却是比陈胜还要好上不少。 也就在这个时候。 他也听到了那两位医家女子的谈话。 念端和端木蓉同样看着那位走下船来的二郎。 端木蓉少女年纪,同样也为青年这般受到尊崇的一幕,感到惊讶,便小声问师父:“师父,这位二郎到底是什么人?居然这么被当地百姓爱戴。” 姜太一闻言,也在一旁倾听。 念端在不远处,望着那二郎,缓缓说道:“医家弟子以救护苍生黎民为己任,对这天地算是有不少功德,可比起此方蜀地的那位郡守李冰来说,却又是什么都不算了。” “李冰,好像是秦国在蜀郡的郡守。”端木蓉说道:“他做了什么,居然比我们医家的功德还大。” “就是这条灌江了。” 念端望着面前挂着薄雾的大江,道: “此江源于都江,流经入蜀,原本是一条恶江,每当泛滥,便是毁田决堤,伤农害民,几百年不休,直到几十年前,秦昭王时期派李冰为蜀郡郡守,在此蜀地修建水利,堆土浇铸成堰,将都江在灌口分为两截,建造了一座‘都江堰’。” “由此之后,水势分为两截,都江便不再是恶江,而变成了可以灌溉农田的‘灌江’,李冰的一座‘都江堰’,便可造福蜀中百姓数千年,救活亿亿万万的蜀中百姓,你说这份功德,怎能不大。” 姜太一听在耳朵里,也是心中点头。 凭此一点,这李冰的确可称得上千古流芳了。 端木蓉听罢,也是深以为然,但看向那李二郎,又道:“可那都是李冰郡守的作为,又干这位二郎什么事?居然可以让当地百姓给他建造生祠?” 生祠,给活人立庙。 这…… 听起来似乎要比他父亲还要功劳大。 念端也是思索道:“我只知李冰于蜀中百姓心中威望极大,前些年去世之后,百姓们为之立了‘李王庙’,至于他这个儿子,或许,这位老丈知道?” 她看向了那位被他们救治那位老人,语气温和。 “可否告知?” 老丈对两人介绍说道:“两位恩人不是蜀中人氏,只知道李郡守建造都江堰,却不知,都江堰能够建成,并非李郡守一人之功,也是多亏了二郎公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