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师祖的突然来访,(下)-《宗门小厨神》


    第(2/3)页

    只见他一边忙活着,一边笑着说道。

    “这做饭啊,就和这修炼一样,里面儿的学问…呵呵,可大着呢!”

    “下至一道下酒小菜,上至满汉全席的宾宴,其中各有各的乾坤,各有各的见树。”

    “这煎煎饼啊,也是大有学问滴。”

    “正所谓,这饼儿煎得如何,全看这面糊调得如何。”

    “这面糊啊,调得不能太稀喽,也不能太稠喽,要适中均匀,才是最好的。”

    “欸?!你们看,这面糊儿…筷箸一浸,能挂上喽,就正好了。”

    …

    “这面糊调好了不行,煎煎饼的火候控好了,煎适当的时间,才能呈现最美味的口感。”

    “看似毫不相干…欸!这之间联系也不少呢!”

    此刻,只见秦澜海舀起一勺刚调好的面糊。

    待面前的铁饼铛一热,直接豪爽一挥,那面糊便如同书法中笔力雄劲的勾捺一般,在那浑黑色的铁饼铛上,留下十分“震憾”的一笔。

    之后,只见秦师祖快速摸起锅铛边儿上的面刷,然后一气呵成,用面刷快速将饼铛上的面糊摊开。其技艺之精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有诗云也:

    《煎饼》

    腰膺气丹定,股肱稳轻舒。

    调糊挂稠浆,银勺瓢舀足。

    饼铛热气起,糊浆着面去。

    豪爽挥遒劲,灵动玄鸟飞。

    横竖勾撇捺,左右上下徐。

    竹石兰菊景,恰若赋诗意。

    惟差印玺覆,宝卷出山里。

    忽若疾风来,万里一扫平。

    香息渐四溢,微焦化烛影。

    弟徒目垂涎,傅师均羡哉。

    旋铲力强弱,饼自脱盔起。

    暂置身旁盘,又烹新饼矣。

    葱茭白作毫,豆酱作墨乎。

    引墨砚台里,豪写数诗迹。

    细加菜肉也,又置油脆皮。

    果子夹其中,佳肴焉成喜。

    天地谁不知?此为煎饼也!

    话说,正当师祖秦澜海将杂粮煎饼煎好之时,他突然想到先前我刘尝鲜和刘大哥他们用小葱葱白作笔,豆酱为墨,在煎饼上书写。

    他随即诗兴大发,脑海里涌现出先前他在珍书阁所观阅的《古经集编》,以及西洋书《哲法辨析》中十分经典的语句,便想着在煎饼上书写下来,以好展示他那书法功底。

    不过,他却不知道小葱和豆酱在何处,毕竟调味料太多了。

    没过半盏茶的功夫,他便向我问道。

    “欸?!尝鲜,话说你们在煎饼上写字用的“笔”和“墨”在哪里?”

    “为师现在诗性大发了,想大展一下书法才华。”

    “正好,让你们见识下苦练数十年的笔力,好让你们这些臭娃娃知道,刻苦学习,肯花时间下功夫的重要性。毕竟这些能力无论是今后考试做官,还是展字画买卖,都大有裨益!”

    “来吧,告我这“笔”和“墨”在哪?”

    一听这话,只见我赶忙走上前去,然后便朝黄豆酱与小葱所在的方向指去,回答道。

    “呐,师祖,这“笔”就是那小葱,这“墨”就是那黄豆酱,用葱白蘸酱书写。”

    “师祖,您若不会,弟子愿“鼎力相助”!”

    眼见我要伸手帮忙时,师祖却婉拒了。随后,他便拿起一根小葱,蘸了蘸身旁盛黄豆酱的小酱缸,然后便提笔要写。

    一边写着,他还跟我和众师长弟子说道。

    “哎呀呀,这可是很好的创意啊…”

    “如果能发展成diy自主手工,那这市场一定前途无量!”

    “没准儿啊,还能把咱国家书写之技法,文化,传播到西洋、国外乃至宇宙呢!”

    “挺好,尝鲜啊,师祖给你的这建议,在几日后的广场市铺比拼,可是十分有利的“棋子”!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可别被你同门师兄妹开的铺子给超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