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黄金分割律-《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第(3/3)页

    这篇《易数》举的例子是居然就是徽宗的。

    这名举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黄金分割律。

    从象数当中,这名举子发现一种最佳的数学比例,叫做黄金分割比,只要按这个比例来,都是最协调的。

    按照黄金分割比来绘画,都是最优美的。

    这名举子以徽宗的《溪山图》为例进行了论证:

    树占三分之一,山占三分之二,内容比约黄金分割的比例。

    云雾留空三分之一,山石画面占三分之二,也是将近黄金分割的比例。

    主山(远景)占画面的三分之二,主山与中景接洽的位置也将近黄金分割。

    中景溪流的位置也是占画面左右横幅黄金分割的地方,远景飞瀑转折点也是占整个瀑布和三分之二处,也处于黄金分割。

    徽宗的《溪山图》被宫廷画工模仿,流传开来,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画作。

    徽宗潜心作画,根本没有想到过还有什么比例之说。

    这篇文章这么一写,徽宗的兴趣大起,马上命高俅找来他的画作。

    陈过庭、李若水也都凑了过来,拿起了尺子,依文章所说的黄金分割比量了起来。

    一副一副画,这么量过去,大家赫然发现,徽宗的所有画作,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来的。

    文章说,徽宗正是遵循了易数当中的黄金分割比,才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家,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名举子的马屁拍得梆梆响,但关键是他是用数据来说话,用比例来证明。

    过去,徽宗每画出一幅画,挂在垂拱殿,大臣们都会品评一番,各种拍马屁的好词都用光了。

    这篇文章却别开生面,独辟蹊径,从“易学”、“象数”等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读徽宗的画好在何处。

    这篇文章把拍马屁拍到了极致!

    但又不得不承认,人家拍得有理有据、科学客观,让你不得不服!

    徽宗量完自己的画之后,拍手大叫:“好一个黄金分割律!易学之深,深不可测,此子,大才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