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徽宗为何又与宗舒打赌?这不是很矛盾吗? 而大宋科学院的人则是扬眉吐气,看看,新科状元连正八品的官都看不上! 还是我们大宋科学院,香啊! 这样一来,大宋科学院的名气反而暴涨! 一些没有中榜的举子,一看排名这么靠后,感到就算是再参加会试也没有什么希望了。 有些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大宋科学院去应聘,结果真的就被录取了。 林灵素当时就出了一些题,考他们,并领着他们参观实验室,让他们看一看碘单质的提取。 凡是对这些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林灵素当即录取成为学员,每个月可以领到二两银子。 举子们既感高兴,又感意外。 到这里当学员,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能领到银子。 按照宗舒的意见,林灵素只招了两名举子任“思想品德课”的教习。 任“思想品德课”的教习,还可以教大家四书五经,每个月可以拿到十两银子。 两名举子都出身贫困家庭,提前支取了一个月的银子,十分高兴,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谋生出路。 这待遇比很多地方的书院教习都要好。 本来还在观望的举子看到大宋科学院还不错,纷纷前来。 此时,他们已经放下了过去的那种自尊,因为这种自尊早已经被宗舒在放榜的时候给摧毁了。 新科状元都在大宋科学院里任教习,自己一个落榜的举子,还有什么可难为情的? 更何况,大宋科学院的校名,还是陛下亲自题写的。 让他们失望的是,“思想品德”教习只招两名。 如果想任其他课的教习,必须在百工方面有一技之长。 大多数举子除了之乎者也、子曰诗云这一套,其他的实在是乏善可陈。 大宋科学院招的人不多,但关注的举子越来越多。 林灵素在学院门口贴了一个告示,通过回答《大宋时报》每期的“科学问答”,也有机会成为科学院的学员或教习。 这样一来,《大宋时报》的销售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天,宗舒正在大宋科学院指导做实验呢,东宫侍讲吴非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恩公,大事不好。” “慌个毛!怎么了?” “恩公,你赶快到密县避一避。” 第(3/3)页